個人事業(yè)或有大小之分,但敬業(yè)做事之心絕無高下之別
前幾天,華中科技大學的宿舍管理員金林君退休了。想著馬上要離開朝夕相伴的同學們,金阿姨心里難過,寫了一封告別信。她舍不得大伙,大伙更舍不得她。信發(fā)出后,很多在校乃至畢業(yè)多年的學生,都紛紛表達對她的留戀和感謝,祝她身體健康,幸福快樂。還有人送來了圍巾、手套、折紙……
一位普普通通的宿管員,能讓這么多人感動、不舍,離不開她平時工作的盡心、用心。
對分內工作她干得仔細。一棟樓里幾百個學生,她每個都認識,不少人光看背影就知道是誰。在退休的前一天,金阿姨還趕了兩個小時的路到學校,把宿舍樓前的積雪清掃干凈。在一些容易打滑的地方,還找來草墊子放到上面。
在工作之外,她更愿意往前再走一步。她把這些小伙子、大姑娘當成自己兒女一樣,有空就跟他們聊天談心,解開心里頭的疙瘩;趕上誰病了,她在家做好飯、燉了湯給送去;遇著家里不寬裕的貧困學生,她不是把路費塞到手里,就是幫著介紹家教的工作。
對待工作,不同的態(tài)度,決定了不同的成就,也決定了他人不同的評價。在金阿姨身上,我們看到了敬業(yè)者最鮮明的特質:勤于業(yè)與精于業(yè)。
前者是專注于本職工作,踏踏實實、勤勤懇懇,不懈怠、不敷衍。只有專注才能深入,工作上的邊邊角角就都能摳得細致、干得認真,堵上漏洞、減少失誤。要是處處應付了事,難保不出岔子、不生亂子。
后者是精益求精,讓工作盡善盡美,提升“附加值”。假如只拘守在崗位職責的條條框框里,只求不出錯、不出格,怎能做到出新出彩?就拿金阿姨講,若是她只想看住宿管的“一畝三分地”,又怎能收獲如此真摯的贊譽和祝福?
孔子講,執(zhí)事敬,就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對事業(yè)盡心盡力。個人事業(yè)或有大小之分,但敬業(yè)做事之心絕無高下之別。再尋常的工作,只要做專做精,一樣能收獲一份充實、贏得一份尊重。
就像在季羨林先生筆下,再平凡不過的馬纓花、二月蘭、洋槐花,也會勃勃盛開,裝扮城市,不負陽光。